English

年报系列丛书:思想者的信息资料库

2000-03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兰兴 我有话说

一个名符其实的理性的人,自然懂得“培养思想,使自己不受制于热情、迷信及恐惧,而且从沉思和领悟中追寻人类生活里所可获得的最平凡的幸福”。(威尔·杜兰:《希腊的生活》)这样的贤哲,他远离人世的喧闹与浮躁,能够参悟理想与现实、心灵与行为之间的距离和隔膜,于平凡的生活中铸炼人格之剑,于宁静的沉思中砥砺思想之光。而光剑合一的思想者,本身就具备了超越时空的能力,以触类旁通的精神状态,驰骋于斗转星移、大国小家、生老病死之间。一句返朴归真的简单话很可能会将一座精心构筑的理论大厦推倒。这样的贤哲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。不是人类不需要思想和思想者,而是因为从忙碌的脚步声、乏味的流行歌谣以及日复一日的你争我夺、金钱交易中难以产生真正的思想和思想者。

20世纪既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,也是一个理论与批评日趋成熟的时代,人类理性的呼唤正试图超越世俗的叫卖,人类批评的触角正试图更深层次地拷问自己的灵魂。在文明与文化激烈碰撞之中,思想的火花迸发了,但瞬间即湮灭于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和文化垃圾之中,智性的光芒似乎无力穿透编织细密的感性蛛网。在街头报刊亭,在来去匆匆的地铁车站,在轻歌曼舞的咖啡馆里,人们津津乐道于巴尔干风云、总统绯闻和国际首富传奇,醉心于走私贩毒、男盗女娼、贪污受贿、明星隐私以及看上去很美的爱情故事。工人担心下岗,农民害怕摊派;青年学子只关注考试、升学和求职,普通教师为职称、住房而奔忙……然而,那些思想者“不声不响地辗转于那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的艰苦与繁巨、深重与压抑、痛苦与失望、庸俗与琐碎”,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沉着的冷静,用微弱而颇具历史穿透力的心语,在数以亿计的报纸、杂志、书籍和现代传媒中,发出信仰重建的呼喊。人们或许听到了震慑心灵的另一种声音,但转瞬即被都市的巨大喧闹与五彩斑斓的景色掩盖了。那些有价值的论述仿佛被撕成碎片,散布于各式各样的媒体中。

年报系列丛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用丛书策划人、兰州大学出版社社长于泽俊先生的话说,就是“把不同领域、不同学科、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和观点,尤其是名家及青年学者的思想和观点,从众多信息中发掘出来。编成高质量、高品位的系列读物,年年出版下去,最终形成品牌”。为时代提供佐证,为现在的和未来的思想者准备信息资料库。

在经济欠发达、信息相对闭塞的陇原大地,一批才思敏捷、思想活跃的青年已经聚集在兰州大学出版社周围,他们本着“梳理学术脉络,浓缩信息精华,聚焦人间万象,传递思想文化”的主旨,在丛书顾问著名学者季羡林、高放、张卓元、谷源洋、李强诸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奔走于各大图书馆、资料室之间,埋首于千余种报纸、杂志之中,兼容并包,博采众长,沙里淘金。1999年5月,经过反复比较、鉴别、筛选和精心编辑,具有品牌创意的年报系列丛书1999年版(《迈向理性———中国政治年报》、《市场不相信眼泪———中国经济年报》、《震荡中的变迁———中国社会年报》、《顾盼之间———中国文化年报》、《又是一年风和雨———世界政治经济年报》终于问世,内容涉及中国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及世界政治经济五大领域,十几个学科。图书一上市,即以内容丰富、信息量大、可读性强和编排新颖而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关注,可谓“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灵光”,“涵盖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评论,资料价值很高。”

经过图书市场洗礼、特色更加鲜明的年报系列丛书2000版(《东方理念———中国政治年报》、《泥淖中的跋涉———中国经济年报》、《涛声依旧———中国社会年报》、《昨夜秋风———中国文化年报》、《世纪末的余响———世界政治经济年报》)已经付梓,即将与读者见面,想必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。

所谓年报,就是以年度为出书周期,承上启下,首尾呼应的连续出版物。在信息传递速度上,它虽然不及报纸、杂志或其他传媒灵活快捷,但正因为这种时间上的相对滞后,使人们能够仔细品味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,从容反刍五花八门、良莠混杂的各种信息,综合审视各领域的现状和趋向,倾听不同的声音,从而存留那些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。

综观年报丛书,笔者认为有以下特点:

首先,用专题构架全书,浓缩信息精华。每年各类传媒发布的信息可用浩如烟海来形容。但同类信息相对分散,给读者选择吸纳带来困难,管中窥豹难免以偏概全。而年报丛书的编选采用专题结构形式,将知识界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集中起来,有所选择,有所舍弃,突出创新,从总体上反映年度内各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人们的精妙评论。“政府机构改革,世纪之交中国新的伟大革命”,“百姓直言议政,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表征”,“乡村:当代中国民主脉搏的强跳区”,“呼唤廉政:腐败不除,民怨难平”;“国企改革:不破楼兰誓不还”,“市场: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”,“金融: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”,“税收:共和国的血脉”,“住房:月儿弯弯照高楼,几家欢喜几家愁”,“农村·农业·农民: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”,“个体和私营经济:从‘私生子’到‘宠儿’”……

其次,理论探讨与世象评说相结合。在一般读者眼中,理论文章如同板着面孔的学究,而世象评说性文字读起来虽然轻松活泼,但往往缺乏深度,而且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公允。年报丛书编选者注意到了二者的差别和联系,在专题文章选择中,既有理论方面的系统阐发,也有社会热点问题的综合评说;既反映理论探讨的现状、水平和前瞻性课题,又汇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。

第三,注重各专题间的联系,编排新颖。年报系列丛书不是各类文章和知识信息的简单拼凑,而是相互联系的各专题的有机统一,由点到面综合反映了各领域的全貌,为使读者阅读方便,避免专题间的跳跃和脱节,选编者在每一专题前精心编写或摘录了导读性文字,编配精美插图,阐述了专题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他专题的联系。现代装帧技术的运用和网、线及其它装饰性符号搭配使用,使丛书版面形式更加美观活泼,与高水平的思想内容相得益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